张友谊:好好高考为了更自由的学习

张友谊:好好高考为了更自由的学习


 
    张友谊,2007年高考湖北省文科状元,高考分数627分,现在就读于北京大学元培学院。

    考高即将到来之时,张友谊写了一副对联勉励同学:
    上联:二日震慑山川,铜都故里龙啸三星,畅游香江千丈波涛,看我小试牛刀揽风云;
    下联:十载睥睨天地,荆楚大地凤舞九天,笑纳京华万国烟云,祝君大展鸿图惊日月。
    横批: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。
    那时候的张友谊是张狂不羁的。

    张友谊今年19岁了,大三学年已经开始了两个多月,与两年前那个不屑世俗的少年相比,变成沉稳了很多。张友谊一身黑色的运动服,简朴随意,说话很随和,但是对语言的准确性很强调,我们说话的时候,他会不经意的纠正你的语法。


    张友谊的沉稳来自于读书的积淀,他不止一次说“希望多读一些书”。提到读书,张友谊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。“我爷爷以前是私塾老师,他非常爱读书,一生爱书,甚至临死前也在看书,我从小跟在爷爷身边,跟他学诗词歌赋,受他影响,也特别喜欢看书”。张友谊喜欢研究历史,寻找历史的轨迹,写文章思路开阔,意境深远,思想深刻,让老师和同学们赞不绝口。


    不喜欢高考,但喜欢高考后的生活

    高中的时候,张友谊有些愤青,以一种深恶痛绝的态度反对一切为了高考不择手段,高考一锤定乾坤这类的说法和行为。“我觉得作为一个学生,应该沉下心来多读一些书,多学一些知识才是最重要的,不要太关注高考,状元之类的,这样太浮躁”。所以张友谊对于“状元”这个头衔非常反感,当高考成绩出来,各大媒体蜂拥而至的时候,张友谊却悠闲的跑到神农架去旅了个游,躲过了大家的围追堵截。

    “秦朝那些事儿,不过古今大战秦俑情;汉朝那些事儿,不过长乐未央王昭君;唐朝那些事儿,不过贞观开元杨玉环;明朝那些事儿,不过洪武建文戚继光;清朝那些事儿,不过康熙乾隆慈禧后;高考那些事儿,不过一天两天加两晚。”这是张友谊高考前的“高考体会”,处处都显出张友谊对高考的看轻和放松的心态。

    “那你为什么要参加高考呢?”

    张友谊摊开手,皱了下鼻子,“在我面前没有其他的路可以走,我只有过了高考,才可能赢得自己的时间,之后才有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去学习自己想学的东西,想尝试的东西”。如今,张友谊在北京大学自由开放的学风中如鱼得水,“现在我可以随心所欲的看自己的东西了”。目前,张友谊对台湾特别感兴趣,试图要把图书馆台湾阅览室的书全部读完,参加了台湾研究会,看台湾的纪录片,研究台湾居民的思想和生活方式。俨然就是一个严谨的学者风范。


    学习只能靠自己

    既然无法逃避高考,那就让自己的成绩优秀一些吧。张友谊总结说,“中国应试教育下,只要掌握方法的话,就会考得很轻松”。

    刚进入高中的时候,张友谊的成绩一直都很不理想,“之前的学习没有掌握方法和技巧,觉得睁眼抓瞎,找不到重点,后来我找到了适用于大多数题目的方法,一种变通的格式,发现数学其实也不是很难”,张友谊说,“我对历史比较有研究,擅于归纳总结规律性的东西,自从找到学习方法后,成绩起色很大。”

    除了方法,毅力和信念非常重要。“独立思考能力很重要,不要过多的依赖老师和同学。”高一时,张友谊的数学成绩特别差,一道题两三个小时也做不出来,有时候老师上课也听不懂,心里很着急,但只能硬着头皮去看去想,一个人坐在那,几个小时下来一点头绪也没有的情况时有发生。但张友谊就凭着一股转牛角尖,不撞南墙不死心的倔强劲头,硬生生的将那些问题想明白了,“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,跨过去就豁然开朗了,高三时就基本没有不会做的题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