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厚瀚:我的梦想在这片土地上

黄厚瀚:我的梦想在这片土地上

日期:2007-03-21     


  黄厚瀚,贵州省2006年文科状元,高考成绩655分,现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系。
  从贵阳坐了四个小时的火车,一个小时的小巴车,终于来到了黄厚瀚的家——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木果乡双河村,一个远离市区35公里的小山村。崎岖狭窄的山路蜿蜒绵长,仅仅够两辆小巴车檫肩而过,一个多小时的山路,沿途经过了无数个小山寨,那些零零散散,低矮破烂的泥土房依山而建,到处透露着这里人民的艰辛,黄厚瀚的家就隐藏在这些贫寒的小村寨里。

喜欢逃课的状元

  上课很少专心听讲、做其他科目的试题、经常学习到半夜两三点,早晨睡到日照三更才起床,偶尔还逃课出去游山玩水。黄厚瀚在老师的眼里从来不是个乖巧的学生,可能也是所有状元里最不听话的一个了。他为自己找了个充分的理由:我喜欢学校这种引导式的教学,可以让学生尝试一种自己的学习方式。

  不可否认,黄厚瀚的成绩一直很好,所有老师都称赞,黄厚瀚学习能力非常强,他自己私下里也有一套自己的学习课程表,他喜欢依据学习提纲,针对自己比较薄弱的地方,有计划、有重点,有目的的去学习。

  高三的时候,黄厚瀚的英语成绩特别差,曾经考过31分,为了提高英语成绩,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强制学习计划,每天进行大量的阅读练习,然后再加一个小时语法学习,雷打不动的每天学习三至四个小时,就这样用了一年多时间,在高考的时候,黄厚瀚拿到了134分的好成绩。

家庭是自己最大的精神支柱

  2004年的失败,黄厚瀚还能从容面对,2005年的再次失利,对他简直是一个晴天霹雳,虽然以645分的成绩考了全校第一名,但是因为一些政策上的原因,没能迈入北大的校门。在得知落榜的那段时间里,黄厚瀚经历了很多的思想斗争,他的复读对这个经济本来就拮据的家庭来说是艰难的,大哥刚毕业,二哥正在念大学,妹妹在念高中,如果接受一般本科的录取,又将面临着昂贵的学费,还要强忍着心中极大的不甘心。

  亲情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东西,父母文化程度不高,母亲没有读过书,家里条件很艰苦,但他们一直省吃俭用,支持四个子妹读书。在我最困难的时候,是家庭给了我力量,父母兄弟子妹给了我复读的勇气,”此刻,黄厚瀚的眼中闪耀着一种温情。

        黄厚瀚的爸爸说:“那段时间,他什么都不想干,整天就是打篮球,把自己弄得很累。我们知道他心里难受,但是也没有什么办法,只能默默的支持他,关心他了。

  在挣扎了三个多月后,黄厚瀚又重新回到学校,开始了第二次复读。

心态决定了高考的成败

  黄厚瀚说,高考成功,是心态帮了自己。经历了两次高考,黄厚瀚对高考已经非常了解了,懂得针对自己的缺点和弱点,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。我已经不那么在乎每一次考试的失利了,失败了,平静的面对,继续努力重新再来。心态影响着我学习的效率,生活的态度。

  我们一直想知道黄厚瀚有什么学习经验,他只是淡淡的说:“学习方法是要讲究的,但是方法因人而异,我们应该花更多时间去仔细想想自己该怎么学习,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,不能只是拿着书死读。

  因为从小就生长在农村,黄厚瀚深深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,也有着农村孩子的勤劳和质朴。小时候上完课他就背着背箩上山打猪草,手上至今还留着当年割伤的疤痕;每次放假回家,就帮父母下地干活,喂猪挖地,烧火做饭;每隔几个星期,就回家一趟,拎上点自家种的蔬菜或者大米、黄豆,和十多人一起挤着原本只能承载7个人的小巴车颠簸一个小时山路赶回县城学校;从来不买奢侈的东西,每次将家里人给衣服的钱偷偷去买了书,他接受采访那天的衣服还是高四班主任蔡老师送的。

  蔡老师说:这个孩子最大的优势就是朴实,谦虚。他不高傲,不懂就问,很难得。

回报这块生我养我的土地

(黄厚瀚的家就在这个偏远的小村子里)

  黄厚瀚家的三间小平房坐落在半山腰里,站在家门口的平台上,整个村子尽收眼底,自从考上状元之后,黄厚瀚一家便成了村子里学习的榜样,黄爸爸妈妈更是感到无比的荣耀。

  梦想是没有高度的,当国家领导人是梦想,一个乞丐想要吃一顿美餐也是梦想,黄厚瀚的梦想和他的人一样质朴,“我希望以后毕业了,能回到西南地区,为这边的经济发展贡献一点微薄的力量,我很爱这片土地。